










從香港得到資格去中國參賽。
首先與烘豆師商量用怎樣豆子、如何烘焙,
再研究用什麼器材和沖煮方法;才能得到理想結果。
然後, 就是每天重複的練習, 熟悉沖煮過程及講詞。
我們今次帶備各種沖煮小工具、
Fuji Royal grinder 一台、
chemex 4支、
acaia 4台、
bonavita 沖煮壺 2 個、
10 隻玻璃杯、
練習豆 1kg 及最重要的比賽豆 1kg 。
到達比賽當地, 測試水質是另一重要程序。
雖然大會有提供水使用, 重點是未必適合各選手配合豆子使用。
所以選手可自備水沖煮, 但水質需乎合大會標準。
亦有選手從自己國家帶水來比賽。
另一方法就是從當地找其他水源, 我們去當地超市找來不同品牌的瓶裝水回酒店測試。
找到合乎要求後, 便大量購買 20 多瓶 1 公升練習及比賽使用。
每日正式比賽之前, 評審先試飲幾杯手沖咖啡。
用以調整味覺, 達至各評審對氣味及味道一致。
各選手亦立即打開行李箱預備器材測試及清潔檢查。
Brewer cup 分 2 部分比賽:
第一部分是沖煮大會指定咖啡豆 (compulsory service)。
正式比賽前 2 日各選手會收到大會提供指定的已烘焙咖啡豆。
咖啡師只有不足 48 小時練習, 以自身技術體現指定豆應有風味。
正式比賽時, 參賽者有 5 分鐘預備時間, 然後於 7 分鐘內沖煮 3 壼不少於 125ml 液體咖啡。超時 30 秒將會被取消資格。
第二部分是沖煮及介紹自選豆 (open services)。
咖啡師需要自備咖啡豆, 以任何沖煮方法製作沖煮並向評審介紹整個流程。正式比賽時, 參賽者有 5 分鐘預備時間, 於 10 分鐘內沖煮 3 壼不少於 125ml 液體咖啡及介紹。 超時 30 秒將會被取消資格。
這部分突顯世界各地咖啡師以不同器具將咖啡豆味道完全發展出來。
在這 2 部分前 6 名選手, 進入決賽;
將再次以自選豆沖煮競續冠亞季軍。
大會參與人員、各國選手背後付出心力與體力是想像不出的巨大與投入。
藉著公平比賽、競爭是進步的一種原動力。
Brewer cup 比賽背後:

